养鸭育雏的温度是多少 饲养雏鸭的环境要求,饲养环境的温度要稍高 雏鸭适应温度

温度条件:雏鸭的饲养环境的温度保持在30℃左右,随着雏鸭的日龄增加可逐渐降低温度,每次温度变化不可超过2℃。

湿度条件:控制雏鸭下水时刻,保持饲养环境的干燥清洁,湿度不可过高,可垫用稻草。

光照条件:日龄7天内保持二十几小时的光照,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的减少光照时长。

通风条件:饲养环境过于封闭,导致空气中缺氧,需要注意通风,通风时要避免冷风。

一、饲养雏鸭的环境要求

1、温度条件

(1)雏鸭在出壳后绒毛短,没有较好的御寒能力,这时如果外界温度较低,可能会导致它因体温过低死亡,因此在雏鸭的饲养环境的温度要稍高,这时的温度可在30度左右。而随着雏鸭的日龄增加,可适当的递减饲养环境的温度,而到了3周龄后的雏鸭,已经有一定的御寒能力,如果温度在15度左右,就不需要进行人工保温了。

(2)育雏时期的温度一定要稳定,不宜忽高忽低,每天温度的变化不宜超过两度,如果雏鸭三五成群的静卧,进行有规律的进食、饮水,则代表温度适应;而如果表现为缩颈耸翅、互相堆挤,并且发出吱吱的尖叫,则代表温度过高或过低,需要进行调整。

2、湿度条件

(1)鸭子虽然是喜欢水和游泳的家禽,然而并不是代表它能整天泡在水里,特别是雏鸭时期,下水一定要严格控制,而且饲养环境的湿度也要控制,不宜过高。

(2)尤其要保持地面和垫草的干燥清洁,在雏鸭吃食后积游泳后,会静卧在地面和垫草上休息,但如果地面和垫草时潮湿的情况,不仅会影响对饲料的消化吸收,还易造成烂毛现象,危害雏鸭的健壮。

3、光照条件

(1)在育雏期间光照也是极为重要的,阳光能进步雏鸭体表的温度,能促进它的血液循环,加快新陈代谢,使它的营养转化,促进骨骼生长。通常在日龄7天内,需要保持二十几小时的光照,光照强度也要稍大,往后随着日龄的增加,光照时长和强度也要逐渐的减少、降低。

(2)在夏季育雏时,白天用阳光照射,到了晚上则需要较弱的灯光照射,而秋季白天时刻短,可在傍晚时利用灯光模拟阳光照射一两小时,而晚上一样用较暗的灯光照射即可。

4、通风条件

(1)在育雏前期,饲养环境的温度较高,而雏鸭的呼吸较快,如果饲养环境过于封闭,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,可会会出现二氧化碳中毒现象。

(2)因此在育雏也要注意加强通风条件,尤其在高温和高湿环境,雏鸭和饲料会在此环境下分解发酵,释放一些有害气体,刺激雏鸭的眼鼻以及呼吸道,严重者导致死亡,通风时要避免冷风吹到雏鸭身上。

二、培育雏鸭时有哪些注意事项

1、温度

(1)雏鸭的生理各个体系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,因此雏鸭的破壳后的一月内是很虚弱的。要确保周围的温度比较温暖。

(2)不可过低,保持鸭舍昼夜温度的温差不超过3度,在雏鸭破壳后的第一个星期中,需要将温度控制在30度左右,接着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温度,直到一月后将温度控制在16度左右即可。

2、饮水

(1)雏鸭破壳后的一天内,要让所有的雏鸭进行初饮,最好在水中加入一点高锰酸钾,目的是为了将雏鸭的肠胃通顺。

(2)如果是在外购种进行了长时刻运输的雏鸭,应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蔗糖,水温将其控制在与室温一致即可。

(3)日龄达到两天后,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速补,增强雏鸭抵抗能力,不能中断雏鸭饮水。

3、饲料

(1)在雏鸭初饮1-2小时后便可以开始投喂饲料,饲料可以与剩下的米粒与其搅拌投放,一次性不能投放太多,避免雏鸭进食过多引起腹胀,消化不良。

(2)要以“少许多喂”的规则为主,生长两天之后便可逐渐改变饲料成分。增加蛋白质等物质,根据雏鸭的日龄而逐渐减少饲料投喂的次数。

4、光照

(1)雏鸭对于光照的需求是比较大的,因此我们在管理雏鸭的经过中要保持足够的光照。充足的光照对雏鸭的进食饮水有非常大的帮助,可以促进雏鸭的生长与增强抵抗性。

(2)根据雏鸭的年龄而控制光照时刻,0.5-1.5月内的雏鸭每天光照时刻不得低于10个小时。

5、密度

(1)不能将所有的雏鸭放在同一个笼中进行饲养,根据雏鸭的生长情况、体型大致等影响将其分开饲养。

(2)控制好养殖密度,密度过密会影响所有雏鸭的生长,出现互啄、打架等情况。

(3)要根据雏鸭的生长年龄和天气变化等情况适当的调整养殖密度。例如天气过冷时刻适当加密,增高鸭舍温度避免受寒感冒。

赞 (0)
版权声明